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的遊戲發展

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的play development

從認知角度將遊戲分為,練習性遊戲、表徵性遊戲、規則性遊戲 ,在表徵性遊戲前,加入功能性遊戲及建構性遊戲 ;根據自閉症的遊戲特徵,在功能性遊戲前再加上排序性遊戲。遊戲層級包括:

1. 練習性遊戲
2. 排序性遊戲
3. 功能性遊戲
4. 建構性遊戲
5. 表徵性遊戲
6. 規則性遊戲

• 一般兒童的遊戲能力的發展 

1. 練習性遊戲(practice play):
嬰兒會運用較大的肢體動作,來獲得樂趣,如:推來推去、翻滾。幼兒在一歲以後,可以一次不只玩一種玩具;13.5個月的幼兒,已可以依玩具的功能,來玩它,且玩法較具複雜性、組合性,這就進入功能性遊戲。

2. 功能性遊戲(functional play):
功能性遊戲,指幼兒以較約定俗成、或符合日常生活活動,且較固定的方式來玩玩具,例如:手手推著小汽車在地板滑行,嘴巴也跟著發出「ㄅㄨ ㄅㄨ!」的聲音;或用小盤子盛糖果都是。約在14個月大時,幼兒以可以根據經驗,而表現出功能性遊戲。

3. 建構性遊戲(constructive play):
當幼兒的行為越來越有組織,越來越具有目標導引,就是建構性遊戲出現的時候,例如:堆疊積木、玩樂高、黏土、畫圖等都是。和練習性遊戲不同的是,建構性遊戲是有目的、有組織拼湊出他人可以辨識(或他自己命名的)的產物,例如:房子、飛機、機器人等。和功能性遊戲之不同,則在於使用的玩具,已是半抽象,不若前者是日常生活常見的用品。

4. 表徵性遊戲(symbolic play)
表徵性遊戲的起源,最早要追朔到感覺動作其的第二階段,幼兒開始逐漸將物體和動作分離,並嘗試將錯誤的結果,同化成動作基模;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擴展動作基模,到其他物體、人物上,並將包含其他物體、人物的動作基模,表徵性的調適(表現出來。小孩子將眼前可看見的物體或活動,「轉換」成看不見的物體或動作。此時約18個月大;在2歲前的表徵性遊戲,還很少出現且非常短暫;2歲以後,就能進行一系列較複雜的象徵性遊戲;2歲與3歲間,會用2個或以上的連續行為,來反映相似的主題,例如讓小熊和娃娃坐在桌邊,並拿水給娃娃喝;3歲以後,這種一連串的連續性假裝動作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複雜,甚至只要語言,即能塑造出想像性情境。

symbolic play有三項特性或說分為三種:
1. 用其他物品替代,如用掃把當作馬騎,
2. 假裝的屬性,
3. 想像一個情境,如:車車過山洞,其實沒山洞。

表徵性遊戲也和一些名詞常交替出現,例如:裝扮性遊戲、想像性遊戲、幻想性遊戲、戲劇性遊戲。

5. 規則性遊戲(game of rule):
規則,是認知更進步,表徵物更抽化的產物。規則性遊戲,構成小學階段兒童的遊戲主流,例如:捉迷藏、撲克牌、下棋等;同儕間,要有共同約定的「規則」,要有共同遵守規則的「規範」。

0 我要回應及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