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一閃一閃亮晶晶 - 預告片

2001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林正盛,為揭開自閉症面紗,從生命關懷、理解、接納、認同、平等對待等角度切入新片『一閃一閃亮晶晶』的 拍攝,希望讓國人清楚認識自閉症的種種現象,和面對不同生命型態時一般人處理的可能性,新片共瀝血十八個月攝製,拍攝總時數長達 350個小時,最後剪輯出130分鐘完整動人的生命故事版本。







影片及文字引用於:http://www.youtube.com/watch?v=31ibAssGnL8

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的遊戲發展

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的play development

從認知角度將遊戲分為,練習性遊戲、表徵性遊戲、規則性遊戲 ,在表徵性遊戲前,加入功能性遊戲及建構性遊戲 ;根據自閉症的遊戲特徵,在功能性遊戲前再加上排序性遊戲。遊戲層級包括:

1. 練習性遊戲
2. 排序性遊戲
3. 功能性遊戲
4. 建構性遊戲
5. 表徵性遊戲
6. 規則性遊戲

• 一般兒童的遊戲能力的發展 

1. 練習性遊戲(practice play):
嬰兒會運用較大的肢體動作,來獲得樂趣,如:推來推去、翻滾。幼兒在一歲以後,可以一次不只玩一種玩具;13.5個月的幼兒,已可以依玩具的功能,來玩它,且玩法較具複雜性、組合性,這就進入功能性遊戲。

2. 功能性遊戲(functional play):
功能性遊戲,指幼兒以較約定俗成、或符合日常生活活動,且較固定的方式來玩玩具,例如:手手推著小汽車在地板滑行,嘴巴也跟著發出「ㄅㄨ ㄅㄨ!」的聲音;或用小盤子盛糖果都是。約在14個月大時,幼兒以可以根據經驗,而表現出功能性遊戲。

3. 建構性遊戲(constructive play):
當幼兒的行為越來越有組織,越來越具有目標導引,就是建構性遊戲出現的時候,例如:堆疊積木、玩樂高、黏土、畫圖等都是。和練習性遊戲不同的是,建構性遊戲是有目的、有組織拼湊出他人可以辨識(或他自己命名的)的產物,例如:房子、飛機、機器人等。和功能性遊戲之不同,則在於使用的玩具,已是半抽象,不若前者是日常生活常見的用品。

4. 表徵性遊戲(symbolic play)
表徵性遊戲的起源,最早要追朔到感覺動作其的第二階段,幼兒開始逐漸將物體和動作分離,並嘗試將錯誤的結果,同化成動作基模;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擴展動作基模,到其他物體、人物上,並將包含其他物體、人物的動作基模,表徵性的調適(表現出來。小孩子將眼前可看見的物體或活動,「轉換」成看不見的物體或動作。此時約18個月大;在2歲前的表徵性遊戲,還很少出現且非常短暫;2歲以後,就能進行一系列較複雜的象徵性遊戲;2歲與3歲間,會用2個或以上的連續行為,來反映相似的主題,例如讓小熊和娃娃坐在桌邊,並拿水給娃娃喝;3歲以後,這種一連串的連續性假裝動作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複雜,甚至只要語言,即能塑造出想像性情境。

symbolic play有三項特性或說分為三種:
1. 用其他物品替代,如用掃把當作馬騎,
2. 假裝的屬性,
3. 想像一個情境,如:車車過山洞,其實沒山洞。

表徵性遊戲也和一些名詞常交替出現,例如:裝扮性遊戲、想像性遊戲、幻想性遊戲、戲劇性遊戲。

5. 規則性遊戲(game of rule):
規則,是認知更進步,表徵物更抽化的產物。規則性遊戲,構成小學階段兒童的遊戲主流,例如:捉迷藏、撲克牌、下棋等;同儕間,要有共同約定的「規則」,要有共同遵守規則的「規範」。

自我刺激行為的臨床觀察


頭部與身體的動作
頭往兩邊甩動、坐著時腰部以上會前後搖晃、會突然地轉動頭部、搖頭、坐著時身體往兩邊搖晃、頭會往後拱起、站著時腳會抬離地面使重心左右互換
 
嘴巴的動作 
發出聲音、牙齒磨擦發出〝喀嚓〞聲、做鬼臉、吐舌
 

手部的動作
將手放在嘴巴上、上臂抬高使手部離開身體揮動、用手打頭、彈手指、揮手、
用紙張煽風、將手指插入耳朵中、將手指插入鼻孔中、摸鼻子、
用手指敲拍嘴唇、手高舉過頭、手指在胸膛上由上往下彈、
用手指彈睫毛、將手指放入口中、拍手、雙手互敲、
手在胸膛上由上往下磨擦、用手抓褲襠、用手指敲桌子、用手磨擦臉部
  
據個人的臨床觀察,自我刺激是有分程度的。大部分的自我刺激來源多是個體本身提供的,例如,重複吃自己的手,而手就是提供小孩本體覺的媒介物。
較進階的來源是環境的提供,這又分直接的(例如;用手轉球並不停地看著旋轉中的球)和間接的(例如;看著電燈)。
 
兩者的不同在於小孩是否和自我刺激物有身體上的互動。其中以間接來源為最高階的自我刺激,這樣的小孩已經能注意到環境本身所提供的原始刺激,並不需要實質物體來當作媒介。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建立社交技巧

建立社交技巧


很多人推斷患有「自閉症相關障礙」的孩子無法發展比較進階的社交技能,但有一群孩子卻可以發展出高階的社交技巧(懂得同理別人、能解讀情緒訊號、與同伴協商事情),甚至能有很傑出的表現。這告訴我們,改變對這些孩子的期待,並非不可能。可以從以下依序來進行:

從『注意力』開始

不管是一個月大或五歲的孩子,若想要看到別人的臉、動作及行為,以及聽到別人說話的音調,他必須情緒平穩、專注且能注意,同時還要能察覺自己的身體感覺。

『參與』孩子的遊戲

要具有社會性,必須能參與、能自在與別人相處,且喜歡人的世界。可以從孩子的遊戲活動開始,你必須成為這活動的一部分,以避免干擾他正在做的活動,。

『溝通』的建立

等到孩子達到有目標的溝通,就可以開始以一般的方式建立社交技巧。應該隨時鼓勵孩子的好奇心、興趣及堅持,看看能在不給孩子太大挫折或困擾之下,能產生多少個溝通互動。

使用『共享式問題解決』

建立複雜的社會協商能力,第一步就是從共享式問題解決能力開始。

跟孩子玩,要表現得像個孩子,表現出孩子常用的社交語言。使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好玩,他就會有欲望且知道自己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習。

遊戲中,如何讓孩子有『創意』且能『自發』地運用各種想法呢?

裝扮遊戲和戲劇,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經驗,且容易帶出情緒。很適合讓孩子一起分享想法。此外,強調肢體動作的遊戲,也可以協助孩子學會解讀並回應社會訊號。

建立以『合乎邏輯』的方式使用想法

• 當孩子可以自發且創意地使用想法,就可以開始以比較邏輯性的方式使用想法。

譬如:捉迷藏遊戲,與孩子一起討論躲在哪哩,你要想辦法找到他們,不過他必須討論如何互相合作,才不會被找到。

• 學習遵守規則,也是社會技巧的一部分,通常必須加上理解事情的緣由,也就是邏輯思考。

譬如:孩子想吃晚餐,就必須幫忙收拾餐具。可以多鼓勵孩子幫忙,這是真正參與家庭真實生活經驗。他們才能慢慢了解,若要成為社會中的一部分,就必須遵守社會中的規則。


~ 杏誠復健診所 關心您和您的寶貝 ~

自閉兒童的情緒問題

自閉兒童的情緒問題





 自閉症孩子的情緒問題來源

 孩子不具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權力,不了解為什麼不能做想做的事,或要做不想做的事。

 孩子承受太多活動、各種身體和情緒的變化,以致造成孩子的衝突及過度刺激。例如飲食、營養、藥物的改變;環境、家庭動態、學校環境的改變等等。

 情緒失控前的警訊

 大部分的情緒失控是蘊釀出來的,發現孩子下巴收緊、身體姿勢改變、出現低頭搓手、捏自己等動作時,就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狀態是否已經超出負荷了。

 也可能是突然因為某個特殊狀況而造成失控,如玩具被拿走、禁止他想做的事情等等。


 情緒失控時的處理原則:專心幫助孩子冷靜下來。

 處理情緒失控的心態:假定孩子聽不到你的話,無法了解你說了什麼,千萬不要處罰他或設定限制,或忽視孩子的情緒失控問題,記得確保孩子的安全。

 處理情緒失控的方法:以和緩的聲調提醒孩子冷靜,或將活動改得比較和緩。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才能給予處罰,如要求做一些額外的打掃工作等,絕對禁止在孩子失控時孤立他。

 防止孩子情緒失控

 設定一個不會讓孩子過度負荷的環境。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花更多時間在冷靜、有調節效果的互動,強調參與、雙向的肢體動作交流、問題解決取向的互動等等。

 家長應該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幻想或願望。

 若孩子在前語言階段,則可以讓孩子畫出他想做的事,伴隨支持安撫的聲音,幫助孩子處理焦慮情緒。





~杏誠復健診所 關心您和您的寶貝~

自閉症兒童教養方式

自閉症兒童教養方式


「自閉症相關障礙」或其他發展障礙的孩子可能有動作計畫、對感覺刺激的過度反應或缺乏掌控的感覺而害怕跟自己身體相關的活動。因此無論家長或專業人員,可透過以下幾點原則幫助孩子精熟新的挑戰並獲取新經驗,同時也能建立與人連結、溝通及思考等能力,藉此建立穩固的基礎能力。

















透過以上幾點原則帶給孩子愉快、成就感及能掌控的經驗,先從喜歡的事開始,建立一個冷靜、合作、問題解決的態度,再慢慢帶進新的經驗,讓父母成為孩子能夠信任的好搭擋!!!

~杏誠復健科診所 關心您和您的寶貝~

自閉症兒童的行為問題

自閉症兒童的行為問題


自閉症兒童常伴隨著一些行為問題。我們該如何幫助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學會控制心情及攻擊行為、調節自己的行為,轉變為一個溫和、能關懷別人的個體呢?

當出現『危險和攻擊行為』時,首先需要?

研究發現有衝動控制問題的孩子較不能完全精熟溝通表達的方式。

所以首先,應該了解孩子的發展階層:他在一般的互動中,是否會使用字彙,會參與別人及有肢體動作的接觸(包括:動作、身體姿勢、臉部表情、改變聲調)等。

對於危險和攻擊行為,應該?

如果孩子出現攻擊或衝動行為,必須同時設定限制,以協助孩子學習遵守規則及維護安全。

孩子出現危險行為,應該給予「堅持」但「溫和」的限制。使用適合孩子發展階層的技巧,及對孩子有義意的方式教導,讓孩子學習限制。

切記:不要以嚴厲的肢體動作警告孩子,當孩子一旦太害怕,可能火上加油,以攻擊行為回應。

幫助孩子學習『自我調節』及『同理心』以減少行為問題

在訓練孩子時,應該盡量覺察並反省自己的情緒。根據孩子的感覺反應模式,為他打造合適的互動模式。

• 自我調節:讓孩子持續與環境互動,幫助理解在每個不同場合應有的表現,以適當的行為回應外在環境

• 同理心及關懷:覺察別人的情緒的唯一方法,就是解讀他們的訊號。幫助孩子能跟同伴建立好的關係,必須先了解他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

有時候問題不在攻擊,而是孩子的『反抗心態』

當孩子開始有的自我意識,可以根據孩子的溝通能力,真心接受他的「不要」,並找出「不要」的真正涵義,才能進一步跟他互動。重要的是:要以安撫的溫暖態度及利用很多的互動,來對付孩子的抗拒。

將「問題」轉化為「機會」

將問題行為視為可以建立優勢的機會。一般情形,孩子常因為不能順利表達而無法產生雙向溝通,而掉進發脾氣的漩渦裡。建議建立持續較久的互動,幫助孩子能以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慢慢能預期及熟悉轉換的狀況。若能精熟遺漏的基礎能力,就更有能力應付改變,也就不需花那麼多脾氣。

~ 杏誠復健診所 關心您和您的寶貝 ~

自閉症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自閉症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這個日子是由聯合國大會在2007年12月24日通過決議設定的,目的在提醒全世界提高對自閉症的認識程度,更加關注自閉症患者。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自閉症可能還是一種一知半解的疾病。

自閉症的發病率為百分之150之一,估計全球有3,500萬人患有這種神經系統疾病。自閉症目前仍多被認為是多重成因造成的疾病,且其表現的症狀和程度也很多樣。

 早期可以注意到的行為徵像包括:漫無目的、自我刺激和退縮、反覆、固執行為,缺乏主動性的互動,對於不同的視覺及聽覺訊息缺乏持續注意力等。

 如果您發現孩子有以下幾點特徵,需要立即找專業的治療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檢查:

(1) 十二個月大時還沒出現喃語、手勢(手指玩具、揮手再見等)

(2) 十六個月大時沒有不會說單字

(3) 二十四個月大時沒有自發性的兩個字的簡單句(不是仿說)

(4) 任何年齡出現任何語言或社會技能的喪失

即使目前自閉症的成因仍無法確定,仍有一些我們可以做的事。

 早期發現

早期篩檢嬰幼兒所有的情緒、社會、智力及相關動作和感覺功能,才能確定罹患“自閉症相關障礙”及其他發展障礙的風險,以減緩已辨識出的危險因子,將孩子的問題行為轉換為自發性的互動。

 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可以補足自閉症患者先天學習能力缺陷,減少其不適應、破壞性行為之出現,並使其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自閉症的治療需要各專業人員的介入與配合,包括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心理師、社工與學校老師等,更重要的是家長也要有足夠的敏銳度發現問題,除了早期發現自閉症的相關症狀外,如果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配合治療進行,對孩子病症的改善愈有幫助。

~杏誠復健診所 關心您和您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