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如何幫新生兒洗澡

‧如何幫新生兒洗澡 (轉貼於寶貝家庭網路)


(一)洗澡時段:


以一天中最溫暖的時間來洗,如不方便也可以晚上清洗,天氣涼時注意保溫即可。喝奶後不可洗澡必免溢(吐)奶。


(二)洗澡時的重點:


1 坐月子期間,媽咪千萬不要坐矮椅上幫baby洗澡,易腰酸背痛且子宮收縮會不良,儘量交給爸爸或長輩清洗。


2 洗澡前要將所有衣物、尿布、物品都準備好在床上。


3 水溫保持在37~40度,室溫24~27度,冬天如果很冷,可開暖氣。


4 試水溫時可用手臂內側測溫,未下水洗身體前先用浴巾包住baby。


5 洗澡步驟:
→一手抓baby手臂,一手拖住整個屁屁。
→先用紗布巾抓角邊洗眼睛(由內而外),依序是鼻子、嘴巴、兩頰、下巴、耳朵、耳後皺折處(這很重要,以免藏垢)。


→再用橄欖球式抱法洗頭→記得耳朵往內壓才不進水。
→頭洗好後先擦乾頭髮。
→將baby轉身,下水洗身體,依序是脖子、腋下、手臂、每根手指頭、大腿與腳、腳指頭、胯下、baby的私處,肚子因為有臍帶未掉,只要輕輕洗一下就可。
→洗好後先用浴巾包好,放床上擦乾,尿布先不穿先墊好屁屁下(以防突然尿尿)。
→先穿衣服→臍帶護理→包尿布(如臍帶未掉前,不要將尿布的褲頭處包住臍帶,儘量通風乾燥)。




(三)異位性皮膚炎:


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時不能洗酵素,其實平時用一般嬰兒泡泡露或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香皂就好,不要特別用酵素清洗。


(四)衣著:


寶寶的體溫只比大人多0.5~1度,平時衣著無需特別加厚,跟大人差不多就好,夏天應穿薄的衣物。新生兒大多會再加包巾,冬天可穿綿質內衣+外衣,再加包巾或蓋小毯,遇到該吹冷氣或風扇的季節時也要注意,可別讓老人家將寶寶穿的很多很多,包的緊緊的而產生疹子或造成不舒服。

兒童感覺統合篩檢表

兒童感覺統合篩檢表


親愛的家長,請您客觀仔細的填寫下列題目,您提供的訊息可幫助治療師了解您孩子的問題,以提供合適的諮詢或進一步的治療服務。

一、 觸覺

(1) 您的孩子不喜歡被碰觸或撫摸,拒絕理髮、洗頭或洗臉?                □是□否

(2) 您的孩子對衣服的質感非常挑剔?                                                      □是□否

(3) 您的孩子對痛覺反應過度?                                                                  □是□否

(4) 您的孩子過份喜歡碰觸各類東西?                                                      □是□否

(5) 您的孩子不喜歡穿褲子或套頭衣服?                                                   □是□否

(6) 您的孩子在團體中總是遠離他人,不喜歡別人靠近?                        □是□否

二、 前庭覺

(1) 您的孩子容易暈車?                                                                              □是□否

(2) 您的孩子拒絕或特別喜歡溜滑梯或滑行的活動?                                □是□否

(3) 您的孩子害怕或特別喜歡被舉高、旋轉或盪鞦韆?                            □是□否

(4) 您的孩子在活動中會不自覺的搖晃身體(如:看電視、做功課),

或在家中不斷的跑來跑去、原地打轉?                                                    □是□否

三、 身體姿勢(本體感覺)

(1) 您的孩子坐著時喜歡趴在桌面或用手撐頭?                                       □是□否

(2) 您的孩子動作笨拙、緩慢、易絆倒或碰傷?                                       □是□否

(3) 您的孩子坐著或走路時會突然跌倒?                                                  □是□否

(4) 您的孩子玩跳繩、踢球、跳格子或丟接球等遊戲時有困難?            □是□否

(5) 您的孩子受了傷也沒感覺?                                                                 □是□否

四、 聽覺

(1) 您的孩子喜歡奇怪的聲響或製造噪音?                                              □是□否

(2) 您的孩子被叫名字時沒有反應?                                                         □是□否

(3) 您的孩子看電視時聲音要開的很大?                                                 □是□否

五、 活動量與注意力

(1) 您的孩子特別好動、衝動或坐不住?                                                 □是□否

(2) 您的孩子會花大半時間完靜態遊戲?                                                 □是□否

(3) 您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法持續一個活動至結束?                  □是□否

(4) 您的孩子不喜歡活動量較大的活動,或很容易累?                          □是□否

六、 情緒與社交

(1) 您的孩子沒有辦法控制情緒,容易惹是生非?                                 □是□否

(2) 您的孩子從事活動不順心時,會放棄活動或爆發情緒?                  □是□否

(3) 您的孩子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是□否

(4) 您的孩子在團體中無法決定事情,需不斷催促或幫其決定?          □是□否

(5) 您的孩子會突然大吵大鬧或突然哭?                                               □是□否



如果您自行評估的選項答案為”□是”的選項達五項時,您的孩子在感覺統合上疑似有問題,需接受進一步的詳細評估。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幼兒體適能

幼兒體適能






幼兒教育向來備受重視,幼兒時期如同一張白紙,擁有無限的潛能,可塑性大、吸收力強。這個時期兒童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發展非常重要,把握此時期對兒童的啟發及引導並給予多方面的學習,是不可輕忽的。在幼兒教育中,遊戲教學一直被廣泛應用,許多幼稚園的課程內容,也將遊戲教學列為重要領域之一,美國幼教學者威爾曼曾經這樣說過:「遊戲可以促進運動能力,並培養幼兒的體力,以備將來適應現代社會,使生活健康有力」,而遊戲中所重視的不外忽是身體活動、肢體發展及團隊精神的培養。



在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論中,身體活動是幼兒認知外界、啟發創造力及探索自我的重要媒介。同時,幼兒時期是動作發展非常重要的契機,研究指出,幼兒在3-6歲,是神經系統最發達的時期,也是生理及心理成長最顯著的時期。此時期,幼兒在大肌肉、平衡感、手腕能力及小肌肉的發展應該受到重視與啟發,以建立其身體的、精神的及社會的健全發展。



身體活動、體適能與健康疾病三者有著密切的關係。體適能是所有活動的基礎,不管是工作、學習、運動或參與社交活動都需要有體適能做基礎。學生沒有體適能,不但影響身心發展,也會輸在起跑點上,因為在讀書學習的專注和耐性,也會有所不足。





*體適能是什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的定義-「體適能,係指身體具體某種程度的能力,足以安全而有效的應付日常生活中身體所承受的衝擊和負荷,免於過度疲勞,並有體力享受休閒及娛樂活動的能力」,內容可分為四大項:



(1)心肺適能

這是體適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項,包括:心臟、肺臟、血管及血液等組織系統的機能。根據研究證實,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訓練,可以有效的提昇心肺適能,改善生活品質。

(2)肌肉適能

肌肉適能是體適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兩部份,即肌力與肌耐力,所謂肌力乃指肌肉一次能發出的最大力量;而肌耐力指的是某一部份的肌肉或肌群從事反覆收縮動作的一種耐久能力,或肌肉維持某一固定用力動作持久的時間。

(3)柔軟度

指人體關節可活動的最大範圍。影響柔軟度的除了關節本身外,尚有肌肉、肌腱、韌帶及軟骨組織等。具有較佳的柔軟度,可使運動時效率好,增加協調性及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4)身體組成

指身體內的脂肪百分比。體內脂肪分為兩類:一類為必要性脂肪,如骨髓、內臟、肌肉及中樞神經系統等周邊脂肪,此類脂肪若缺乏,則可能會影響身體生理機能之運轉。另一類脂肪,為儲存性脂肪,是人體肥胖的主兇。

父母及治療師如何幫助情緒障礙兒童

1、治療師的部分


(1)治療師的角色是:

a、參與者-跟隨兒童的腳步,但不主導。

b、限制者-藉著強調規則,鼓勵兒童忍受挫折及限制。

c、解釋者-將兒童的遊戲象徵和他的現實生活連接起來。

(2)治療師的功能:

a、建立一個治療的聯盟。

b、讓兒童感受到被了解。

c、同時兼顧理性和感性。

d、降低兒童的煩躁感。

e、疏通兒童的防衛。

f、找出其他可被接受的情緒表達方式。

(3)治療師的任務:

a、觀察兒童的遊戲行為。

b、要求兒童描述活動內容。

c、指出兒童遊戲行為的動機或情感與隱喻。

d、反應的焦點放在兒童的情緒或行為上。

e、要融入兒童的遊戲中。

f、必要時設置限制並執行。

2、父母的部分

治療者想要對兒童有所幫助,那就必須考量到個案父母,並與他們建立關係。剛開始時,必須讓個案父母了解什麼是遊戲治療,並了解孩子治療上的需要及配合治療師固定準時做治療。在介紹遊戲治療時有幾個要注意的地方:

(1)要使用講義來說明治療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2)要參觀遊戲室,並與治療師見面。

(3)和工作人員討論兒童在治療中的進步。

(4)要讓兒童穿適合的衣服做治療。

除此之外,父母需要參加治療嗎?由於父母在兒童生命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任何需要的狀況下,父母應該參與某方面的治療課程。而父母是否需要治療或訓練較好的親職技巧?這就必須是治療者判斷而定。有技巧的治療者會同時針對兒童的問題與父母的情緒一起考量。在會談父母時,必須在不違背與兒童之間的保密原則下,將訊息傳達給父母。

3、兒童的部分

在兒童方面,需要讓他們了解遊戲治療。在剛開始介紹治療時,要帶兒童參觀治療室,解釋治療課程,讓兒童知道治療師是關心他的、可以幫助他的。在課程的初期,讓兒童玩他想玩的玩具,先不把重點放在治療上面。若兒童在治療中變的極為焦慮,則必須中斷治療,讓兒童回到父母身邊。在環境的限制方面,治療師必須控制遊戲時的情況;治療只在治療課程中,而不要在別的地方;要保持兒童的隱私性。在結束期,治療者要花好幾次治療時間來幫個案做好結束的準備。有時兒童會「故意」出現行為問題,目的是為了繼續和治療者在一起。此時治療者要有所警覺,並要解釋及限制其行為。

孩子否有扁平足?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實上在孩子2~3歲以前,足弓是尚未出現的,此時所有孩子看起來都是扁平足,因為此時孩子的跟骨是與地面平行的,且足部內側脂肪肉墊豐厚;要到了3,4歲之後,隨著生長,跟骨慢慢變成與地面夾角約13~18度,此時我們才看得出來彎彎的足弓;在2~8歲是足弓生長的黃金期。在台灣,1.5歲的孩子扁平足的發生率約為97﹪但到了10歲時,大概只剩下4%的孩子,其足弓未隨著年齡發展出來。




對於兒童步態及平衡所造成的影響



一份本土研究,使用台灣377位2~6歲扁平的孩子作為樣本,調查扁平足的相關因子及臨床表徵。結果顯示,當與正常足弓的孩子比較時,扁平足的孩子在一些代表性的測試-如:踮腳站、單腳站與跳、腳尖走路、腳跟走路-上表現較差,;在走路的速度上,扁平的孩子也較正常孩子來的慢;另外,相較之下,扁平的孩子走路也較易呈現(外八)的狀態。由此我們知道,扁平的問題,更牽涉到整個下肢的動態功能的改變。 另外有一部份會有足部甚至是更近端的小腿處疼痛的問題,且經常是因活動而起;在活動後加劇。因此,可能造成孩子對於下肢動態活動的排拒,而也可能對孩子動態活動的表現造成影響。這都是孩子在牽涉下肢動態活動的表現上較差的原因。



臨床上,這些孩子可能與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因此需賴治療師的評估與檢測,找出這些孩子們真正的問題所在。



另外,由於其足部壓力分佈的不正常,扁平孩子的鞋子通常很容易在內側的鞋內襯或底部產生磨損,使鞋子變形。這不但造成家長的困擾;穿著變形的鞋更使孩子足部惡化。而據統計,比一般人更易得到坐骨神經痛,這是因為他們失去了緩衝壓力的足弓,對其坐骨神經造成過大的衝擊及壓力。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各種足部問題的矯治都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因此,足夠的衛教宣導,讓爸爸媽媽們瞭解孩子的足部問題,對臨床工作者來說應是頗重要的部分。

亞氏伯格兒童治療方式~

亞氏伯格兒童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

Asperger Syndrome在醫療上,並沒有特別的生理治療或特別的藥物治療方法。目前在治療方面大多集中在改變Asperger Syndrome兒童的社會性行為,例如增加他們解讀情境的技巧、適應社會規範的能力及與人互動的能力等。這樣的治療方式,顯而易見的是需要父母、師長、同儕及全體社會給予長期關心、包容及不斷的學習機會方可達成的治療目標。如果兒童合併有焦慮、適應障礙、行為障礙、強迫症等,則可施予適當的藥物治療。而在成長過程中,也常會遭遇環境適應的問題,建議每半年回診追蹤,以了解狀況。



介入策略與教導技巧



Asperger Syndrome的介入策略基本上與High Functioning Autism的介入策略相似。在教導Asperger Syndrome的兒童時,有幾個技巧可以運用。首先,可以使用視覺線索來教導Asperger Syndrome兒童的外在行為,例如在卡片上寫字或以圖片、照片來協助了解各種情境之下應有的反應。



接著也可以給予Asperger Syndrome的兒童社會線索,所謂給予社會線索,即是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環節,給予清楚的提示,一步一步的教導他遇到狀況時應該有的正確做法和應該要說些什麼。由於Asperger Syndrome的兒童對於人際互動的情境不了解,但當其要進入某個社會情境時,雖然他們很感興趣,卻不會有正確的知覺和表達能力。所以我們可以協助個案訂定各種行為標準,例如別人講話不可打斷、上課發言要舉手等,或是編一個社會性故事的方式來教導Asperger Syndrome的兒童。在教導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必須以「我(Asperger Syndrome的兒童)應該要XXX」,而不要用「你應該要XXX」,才能使其遵守。



最後也可以在人際關係方面給予幫助,像是練習自然的說話方式及姿勢、學習基本社會禮儀等。此外,由於Asperger Syndrome的兒童在處理事務時會比較焦慮,因此問題解決能力很差。所以我們也可以故意設計其常會碰到的問題,然後一步步的教導其採用變通的行為來解決問題。





--------------------------------------------------------------------------------

與小胖威利症一起動動手,動動腦

與小胖威利症一起動動手,動動腦


「妹妹昨晚趁大家睡覺時,把桌上的十根香蕉都吃光光了!」一般大眾對於小胖威利症的印象是食欲旺盛,對於食物無止境渴望,若不經嚴格控制,就會體重過重。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是因為飽食中樞失調,於是過度進食,形成病態性肥胖,故俗稱「小胖威利症」。基本的飲食控制訓練以及定時運動,有助於維持營養和控制體重。除了無法控制食慾外,尚有肌肉張力低、生長遲緩、性腺發育不良、智能障礙和行為情緒問題。

職能治療為早期療育團隊中的一部分,針對小胖威利症張力過低和發展遲緩方面,職能治療師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訂定個別化治療目標,幫助小胖威利症於學校和日常生活中表現更好,如下所示:

一、症狀:肌肉張力低就是肌肉鬆弛,包含口部、四肢、腹部和背部肌肉,需要比一般人出較多力氣來維持同一姿勢。所造成的影響包含餵奶困難、吃飯較慢、駝背、走路腳痠和寫字手痠,甚至比一般孩童容易出現扁平足和脊椎側彎。

職能治療介入:給予適合小朋友的活動,如咀嚼較硬麵包或堅果類,以增加口腔肌肉的肌耐力;也可以使用小牛耕田和夾子夾物品的方法,可增加手部肌力;蹲走、跳格子來增加下肢肌耐力。



二、症狀:發展遲緩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和語言等方面較為遲緩。粗大動作方面,主要指下肢肌耐力、動作協調和平衡控制;精細動作方面指手部操作能力,像是拿湯匙、拿筆畫圖寫字能力等。

職能治療介入:在安全的治療室中提供一些方法,如走平衡木、軟墊等活動訓練,以增加平衡控制。也提供串珠、插棒等手功能訓練,以增加個案精細動作的表現。另外,加強不同階段年齡的認知能力,像是顏色及數字指認;並透過與治療師和同儕互動以增加口語表達。



職能治療關心小胖威利症孩子的身心發育,孩子遲緩發展應該及早治療,為兒童的美好未來努力。

不一樣的童話故事

不一樣的童話故事





不一樣的童話故事

~ 以故事打開孩子的門

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當時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有足夠的食物和水源,每一隻動物都和平相處的居住在一起。” “然而,那世界卻因為沒有火而十分寒冷。于是,動物們開始了找尋火苗的旅程,其中出現的動物有豺狼、松鼠、老鷹等……。”



如果,兒童對著書本閱讀故事的話,對著一行行的文字,只能任憑自己的想像去描繪這些故事主角們的形象。然而,“說出來”!故事的魅力所在,也掌握了說故事的魔力。以說故事的方式,來增加趣味和吸引力,讓兒童的眼睛、耳朵和專注力一刻也離不開



使用故事做為遊戲媒介的治療模式,主要適用在語言發展遲緩和溝通組織能力不足的兒童,尤其是語言理解正常,但口語表達片段而無法連貫的孩子,最有動機進行結構化故事治療。其次,對於表達性良好,但情緒行為有偏差或控制不良的孩子,故事治療是一種能夠以最少侵入性、最大接納性的情緒處理媒介。



故事的奧妙



故事為孩子牽引一個豐富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會有許多情境和人物出現,其中有和他們生活相似的,也有全然不同並超乎他們想像的。縱然如此,它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故事裡若出現與孩子生活或經驗相近的內容,可以協助他們整理自己的類似經驗。不同於他們經驗內容的,則可以提供他們對照與選擇的機會。

把故事說得生動又有趣,也可增加親子與師生間的互動,並讓小朋友慢慢愛上閱讀,從中再提升孩子的閱讀技巧,並認識更多詞彙。



故事三部曲~說說、想想、談談



常使用聲音和表情來加強故事的戲劇化。以下技巧來強化故事內容和節奏:

1.動作

2.角色扮演

3.臉部表情

4.聲音語調

5.重複

6.玩偶

7.音樂

8.互動

“說故事者可以視兒童反應而調整故事內容、節奏及長短,並加上強盛的互動,延長兒童的注意力、提高興趣及充滿期待。”

找題材 盡量放鬆想像力,跟隨想像力運作,從中不斷開發新點子,說出一個非一般的故事。

突出故事人物 為主角塑造一個鮮明的形象,比如說提起他經歷過快樂、悲傷、憤怒、冒險的事等。關注故事人物的心情,吸引孩子們全部注意力,聽得更投入。

讓故事暢順 或可把情況拋給孩子,給機會他們去想該怎麼辦?從中找到新火花並加深孩子們一起創作的參與感。



與孩子互動 和孩子們談論及討論故事,有助提升孩子的言語表達、記憶、反省、思考等能力。 允許孩子發問, 討論故事的部份,需要更多元化、更豐富,讓孩子們有更深層的思考。比如適當的時候問他們,“假如你是小白免,你會怎么做?”讓他們學習如何從自己和他人的角度思考之餘,也學習運用聯想、分析、創造、同理心、假設、價值建立等。



開始運用故事,是源自於學校體系的工作中,接觸到許多溝通表達或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學童,這類孩童,並非完全是由語言發展遲緩所造成,亦非完全適用於動作學習、感覺統合等治療理論介入,因而興起了使用故事來玩遊戲的想法。故事遊戲的使用,並非一開始便期待孩童能夠開口說出流暢而豐富的內容,治療師是要透過表現性的遊戲活動來創造互信的氛圍,以建立與孩童情感方面的聯繫,治療師要和孩童「玩在一起」,重複的經歷遊戲的過程與體驗其中的樂趣,才有機會達到提昇孩童動機,進而導入訓練目標的效果。

好玩的視知覺遊戲

好玩的視知覺遊戲




遊戲一:捉迷藏

適合年齡:0-2歲*

玩法:

孩子喜歡的玩具呈現在他的視線裡,然後藏在一塊布下面或用東西蓋起來,可露出一半或完全蓋住,孩子會不停的注視著被蓋住物品的位置,進一步會將物品掀開來。

2. 將球在孩子的面前滾動,在孩子的眼前將球滾到桌子下面,「哇!不見了?」鼓勵孩子自己探索找出球在哪裡。若動作能力較弱的孩子也可以玩,換成用嘴巴講或用手指出球的位置。



遊戲二:皮影戲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將動物玩偶或日常生活物品,在打燈光的白幕(或燈箱)後面呈現,沒有實物找圖案沿著形狀剪下來也可以。先讓孩子看實物或彩色的圖片,再猜猜看影子是什麼東西。也可以用與物品相關的聲音來提示,如:火車氣笛聲、老鼠吱吱聲,增加趣味性。

2. 會用筆的孩子也可以玩影子配對的遊戲,將相同的物品與影子連起來。(圖四)



遊戲三:大家來找碴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將數個物品一同放置在桌子上,找出某一件指定的物品(如:杯子)

2. 同上,找出兩個一樣的東西(如:兩支彩色筆)

3. 同上,依功能找出不一樣的東西(如:在一堆盥洗用具中找到手錶)

4. 同上,依功能將所有物品分類

5. 從兩張看似一模一樣的圖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圖五)

6. 從雜亂的圖案中,找出藏在裡面的物品



遊戲四:我是小畫家

適合年齡:學齡前(3-6歲)

玩法:

1. 三歲-用說故事或玩遊戲的方式,製造畫直線、橫線、圓圈圈的情境。比如說下大雨了(直線),地上都是水(橫線),花兒(圓圈圈)會被淋濕。讓孩子可以跟著情境畫出簡單的線條

2. 四歲-能模仿著圖案畫出簡單幾何圖形,包括○□△+╳等

3. 五至六歲-能按照簡單的點連線畫出圖形、在引導下畫出人的五官特徵



遊戲五:推理遊戲

適合年齡:4-6歲以後

玩法:

陪孩子看簡單的連續漫畫,引導孩子看著圖案說故事,或著讓孩子自己找出圖片中的因果關係。



遊戲六:動動腦、動動手

適合年齡:5-6歲以後

玩法:

1. 從組合玩具(如積木、樂高)的示範圖案中可以嘗試做出一模一樣的成品。

2. 可依想像力或指定主題下捏出簡單的黏土造型,並取名字。

3. 玩紙上迷宮,先用視線找出口,再用筆沿著路走。



* 註:此適合年齡為一般的心智發展年齡,而非孩子的實際歲數。



學校及家庭

在瞭解一個孩子的視知覺發展,及介紹一些有趣的遊戲之後,希望能提供一個觀念給大家:就是六歲以前的孩童並不需要在視知覺部分特別強調閱讀訓練,或寫出一手好字。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視覺應用能力,因為視覺應用能力不好,會造成幼兒轉移對物品的興趣與專注,而影響對環境事物的學習探索。因此學校及家庭可著手的原則如下:

(1)在教導孩子中融入各種多感官教學,當然也包含視知覺的概念,比如學1,2,3除了紙筆練習之外,用拍手點頭數數、用黏土捏、用拼圖拼、或用手摸數字的形狀,甚至用肢體擺出數字的樣子都是很好的多感官教材。



(2)多運用肢體,讓孩子從中瞭解自己身體和空間的關係,包括律動、模仿動作,不僅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能促進各種知覺動作的整合。





--------------------------------------------------------------------------------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孩童常有之特徵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孩童常有之特徵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孩童時常表現出以下特徵:



好動:

有些孩子出現過動症狀之後,整天無法靜坐、爬高跳下、橫衝直撞、父母的管教效果不佳,在教室中令老師頭痛。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不專心:

對於環境中任何微小的刺激顯得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常無法完整的做完一件事情,有些甚至會自己想的出神,精神很難集中。



衝動:

凡是不經思考就先行動,因此同一個錯誤可能犯上數次,仍然無法習得教訓。尤其無法忍受等待與挫折,也因此,團體遊戲時不守秩序,容易發脾氣,拒絕遊戲等。



感覺統合失常:

前庭系統發展不足,腦中渴望前庭刺激,因而時常動個不停,但是動作品質並不好;例如:平衡感不佳、精細動作協調不良、視知覺障礙、聽知覺障礙、語言發展遲緩等。



學習障礙:

因為不專心,缺乏思考習慣,以及感覺統合功能差,影響學習吸收立即操作表現,故其學業成就常與智慧潛力不成正比,而有低成就的現象。



情緒障礙:

經常被譴責、生活中屢屢遭受挫折、人際關係不好,對自我形象概念很差,因此情緒低落、性格不穩定。



行為問題:

由於行為衝動、常與人產生衝突,或因屢次犯錯,或者功課寫不好,故以說謊來文過飾非、逃避責任;而此類問題在進入小學之後會有越來越明顯的跡象。



動作問題:

不論是在粗大動作(Gross motor)或是精細動作(Fine motor)上都有統計學上顯著的落後

對於過動兒:父母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

對於過動兒:父母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





父母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



1.接納孩子的疾病與特質:



父母當瞭解孩子的能力是不均衡的,是大腦發展的問題,不 是故意的搗蛋行為。孩子的身體內彷彿有一個不熄火的引擎在 發動著,他們的好動、粗心、不專心,並非他們不願或不肯學 好,而是有生理的因素,知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小孩是不同 的。在接納孩子的情況下,父母才能較心平氣和,以智慧的方 法來教導小孩,或給予適當的治療。事實上,父母的接納,全 面的支持,是過動兒朝向正常發展最大的助力。



2.調整自己:



有些父母本身個性較安靜內向,或律己較嚴謹的,非常不習 慣孩子的好動與衝動,二者差距越大,衝突也越多。故在幫助 孩子改變行為的同時,父母也需適度的調整自己的個性來配合 過動兒,孩子的心理也會比較健全。



3.增強孩子自信心:



這樣的孩子並非全然的不好,還是有其專長,但因無法滿足 常規的標準,或一般父母的期望而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其 實孩子是無辜的,千萬不要讓自己失望的情緒影響了孩子對自 己的信心。父母可儘量安排一些活動如游泳、溜冰等一方面滿 足其過好動需求,並藉著鼓勵、讚美其較專長部份,增加自信 心,彌補因學業、人際關係上的挫折造成的自卑心態。



4.彌補孩子先天的不足:



對於較缺憾部份如社交技巧、多安排夏令營、教會團體、露 營等活動,加強社交技巧的訓練;功課方面安排一對一的教導 方式,彌補過動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不足的地方是可以慢慢 彌補的,不過需要較長的時間,千萬不要抱著馬上要看到結果 的心態,操之過急,也不要期待或要求太高。



5.避免剝奪學習的機會:



部份父母因孩子在團體中不良行為常招致親友鄰居抱怨後, 常限制他們外出,以免產生困擾。結果減少與同年齡孩子互動 機會,反而更增加了他們人際關係發展的障礙,所以避免過長 時間的限制外出,在父母監護之下進行戶外活動是有益的。



6.父母親要互相支持:



家庭在治療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父母親要態度 一致,互相體諒與支持,千萬不要因有這樣一個孩子而互相埋 怨、怪罪對方,甚至因孩子的存在而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諧。在 處理問題時,儘可能不要有太多的情緒反應,先停下來想一 想,孩子的行為是否嚴重?是可忽略的嗎?行為是來自焦慮不 安或故意?再依原則處理。



7.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



讓老師與父母同時瞭解孩子問題所在,可避免因孩子過動 行為激起的不悅情緒,影響了正確的處理,減少父母老師間不 必要的指責與攻詰。

書寫技巧訓練1

書寫技巧訓練1





第一類:動作&知覺困難(周邊神經、肌肉、骨骼上的問題)



1. 常見問題:坐姿不正確、握筆力道不足/過渡用力、握筆姿勢不正確、寫出格、運筆筆畫控制不良易過長或過短。



2. 治療方法:

a)提供觸覺經驗

b)增加關節感覺/本體覺

c)增加近端穩定度

d)增強視覺-動作整合

e)改善姿勢控制

f)改善手指力量/手部張力

g)改善手眼協調

h)改善雙手靈活度

i)改善前臂與手腕的控制

j)改善虎口過緊問題

k)糾正握筆姿勢

l)建立良好的書寫姿勢



第二類:視覺認知&空間認知困難

(中樞神經問題:接收訊息到大腦產生反應過程的問題)



1. 常見問題:學寫新字有困難、字體書寫反轉、字體排列錯誤、抄錯字、每個部首字件之間距離不恰當、字形不合比例、抄漏字、字會漏筆畫或是多筆畫。



2. 治療方法:

a)增強視覺搜索&注意力

b)增強視覺區辨&形狀辨識能力

c)增強主體與背景辨別

d)增強掌握線條方位&空間概念的能力

e)增強視覺記憶力

f)建立對字型的記憶&心理印象和意義化的行程

g)教導字形字根比例與結構分配、認識基本筆畫寫法與每個字的筆順

發展遲緩兒童之復健治療

發展遲緩兒童之復健治療

發展遲緩為兒童復健門診最常遇到的問題¸遲緩的類型很多¸包括粗動作遲緩、細動作遲緩、語言遲緩、認知遲緩、知覺遲緩、心理及行為遲緩、聽力及視力的問題等。

有些個案可能只是單一方面的發展遲緩¸例如語言發展遲緩或視力障礙; 有些個案則可能同時合併多方面的發展遲緩¸例如智能障礙的孩子;而某方面的發展遲緩在某個階段也的確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例如粗動作遲緩的孩子因為無法正常的探索環境¸缺少足夠的刺激及經驗¸在早期的認知發展方面也會有稍微落後的情形¸所以各方面的發展之間是有互動存在¸也互相影響¸。

影響發展遲緩嚴重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造成遲緩原因本身的嚴重性、周遭環境的品質及是否有接受適當的復健治療。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也許無法去避免發展遲緩的發生,但一旦發展遲緩發生後,藉由製造一個富含建設性刺激的環境及提供各類必要的復健治療,可減輕發展遲緩的嚴重程度¸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治療發展遲緩兒童的重要不二法則。

在經過仔細的功能評估後,發展遲緩兒童因其合併不同種類的發展遲緩而需要不同的治療,以下將介紹較常見的復健需求。

1. 物理治療:針對粗動作發展遲緩的患童,以治療性運動改善肌肉張力,訓練肌力、耐力、平衡及協調能力,以加強發展遲緩兒童的粗動作技巧,使其符合日常所有活動的要求;必要時並配合輔具以提高行動功能的獨立性。

2. 職能治療:提供手部精細動作及日常活動包括進食、盥洗、穿脫衣物、行動等功能的訓練,並適當的配合輔助性器材,以達到生活的獨立自主性,減少照顧者的負擔。另外亦提供感覺統合功能的訓練,以改善發展遲緩兒童的平衡能力、動作的協調性及某些行為的問題等等。

3. 語言治療:針對語言發展遲緩或發聲、咬音有困難的患童,進行適當的語言治療。另外發展遲緩兒童常因口腔張力的異常及運動功能的不佳,有過度流延及處理較固態食物的困難,此單位亦可提供必需的治療,以改善進食狀況。

4. 心理社會衡鑑及治療:除提供發展、智能、行為及情緒等評估外,亦可提供認知訓練,心理、行為的諮詢與治療。

5. 職業評估與訓練:利用測試找出每個人的職業潛能,並加以能力的訓練,以利就業。

發展遲緩兒童的復健治療需要團隊的工作,團隊人員包括復健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及職業諮詢專業人員,唯有所有團隊人員的分工合作,在加上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自閉兒的哪些障礙可由感覺統合治療獲得改善

自閉兒的哪些障礙可由感覺統合治療獲得改善




1.感覺紀錄和調節

感覺紀錄和調節的問題可以事先被描述。紀錄和調節的失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警醒程度和注意力,還有語言發展及物體和人作有目的互動的衝擊。si的治療方法在從眼神接觸、發音、社會互動,注意力和有目的地的行為是有效的。



2.起始能力差

自閉兒通常看起來是有動作能力去表現有目的功能性的活動,但卻缺乏在一個有意義的途徑下組織感覺的輸入。這個問題或許導致重複性的動作和缺乏反應去啟動對玩具和人有目的的活動。



3動作計劃和行為組織差

感覺紀錄疾患消級的影響到小朋友對自己的身體和身體圖像的知覺,也可能因此影響到動作計劃的能力。大部分的小朋友是透過模仿來學習、了解他們的身體,且在模仿動作時,知道要移動哪裡。自閉兒通常被描述說他們很難去模仿和計劃一個簡單、關係到減少身體感覺的動作。除此之外,Ayres描述這類小朋友無法適當的處理來自環境的資訊以去組織動作形成一個複雜的行為,自閉兒也很難去計劃動作,但小心不要沉溺在小朋友在物理環境中失能的這個結論中,因為他通常從有概念或有知覺的技能緊接著動作的損傷因而導致動作計劃失能的產生。



4.poor ideational skills 構思技巧

構思的缺乏可能會與自閉症的兒童所存在的兩個基本特徵相關聯:認知能力受限以及較差的感覺登入(影響概念形成的發展)。自閉症兒童表現出認知受限,可首先在語言及溝通方面得到驗證,例如:echolalia仿說。經由診斷具有自閉症的兒童,經常無法形成新的概念,或起始及有目的的與環境做互動。此兩方面與構思有關。感覺的登入與處理受到限制,對於早期概念的形成會有負向的衝擊。例如對於每天生活中所存在的經驗,無法做適當的處理,而造成無法有助於概念的形成。



5.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行為的組織/組成

較差的構思技巧,對於行為的組織也會有負向的衝擊。利用SI原則治療自閉症兒童,是被證明有助於減少mannerisms(對獨特風格的過度模仿)以及stereotypical behaviors固著行為(自閉症兒童常見的問題)。而這些行為通常是被視為children試圖提供自己在環境中所缺乏的感覺刺激輸入。In this way,他們改變arousal level及組織自己。自閉症兒童一般會持續或過度專注於某些活動,而這些活動是可以提供她們所渴望的感覺刺激輸入。SI治療透過有目的性、控制的方法,協助提供感覺的輸入,child可增加與環境互動的本領及適應性反應。



6.social skills

SI臨床治療會協助自閉症兒童與同儕或成人的社會互動。透過前庭覺的輸入有助於提升社會互動。





--------------------------------------------------------------------------------